点燃“水引擎” 跑出现代化农业发展“水发速度”

点燃“水引擎” 跑出现代化农业发展“水发速度”

来源:开云全站登录    发布时间:2024-07-24 16:57:17

时迎深冬清寒,吴忠市利通区马莲渠乡马莲渠村大大小小的院子里,金灿灿的玉米平铺在院子里,各个颗粒饱满,丰收是农民最大的喜悦。 喜悦与丰收的背后是汨汨黄河水的滋养,也是日益发展的科技支撑。近

产品详细

  时迎深冬清寒,吴忠市利通区马莲渠乡马莲渠村大大小小的院子里,金灿灿的玉米平铺在院子里,各个颗粒饱满,丰收是农民最大的喜悦。

  喜悦与丰收的背后是汨汨黄河水的滋养,也是日益发展的科技支撑。近年来,吴忠市利通区先行先试,以现代化灌区建设为抓手,两手发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水利工程提质,贯彻新发展理念,探索创新了现代化生态灌区“投、建、管、服”一体化新模式。这一模式与生产设施化、产业融合化、农业数字化、发展智能化的现代化农业发展趋势不谋而合,利通区就此奏响了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乐章......

  在利通区马莲渠乡的地头田间,一条条小水渠纵横交错、密织如网。它就像一根根“毛细血管”一样,滋润着利通区的玉米地、小麦田。

  六年前,这些渠道的渠口处安装着因使用年数的限制长显得锈迹斑驳的手动闸门,农田灌水需要水管员手动提、放闸门,于是,经常能看到大水地里淌,小水沟里渗。

  “老百姓怨声四起,100块钱的水,但线块钱,剩下的水都浪费掉了。”马莲渠村水管员丁少全讲述着当时的“民怨”。

  水渠是农田灌溉的渠道,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2017年,利通区被列为自治区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之一,利通区政府开始治理“毛细血管”,通过多方调研、考察后,决定实施骨干渠道改造提升保障工程、测控一体化改造工程及信息化建设工程。

  “测控一体化闸门具备多种闸门启闭控制方式和多种流量计量方式,应用于支渠,斗渠,农渠的用水控制与计量。安装一体化测控闸门,只要轻点鼠标就能控制四五十公里外渠道上的闸门,不仅便利,还不需要过多的担心水流到外面的沟道里。”丁少全十分认可这个智能“家伙”。

  随着一道道渠口测控一体化闸门的安装,从春灌到冬灌,一键开、关闸,用水信息一目了然,既实现了精准测量,避免了水资源浪费,也为利通区打造现代化灌区蹚出了一条可借鉴经验。

  信息化建设让百姓摆脱了“开闸摇软肩膀子、跑渠遛断腿把子”的日子,通过斗口测控、流速流量、视频监控、预警监测、信息管理等水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助力水资源科学调配,高效利用,为利通区现代化农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

  “农业发展中,灌区建设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我们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引进社会资本,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完善灌溉用水计量设施,推广节水技术,推动农业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转变。”利通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六年间,利通区优化水利基础设施、完善水管机制,激活了乡村振兴“水动力”。为了加快现代化农业增收步伐,利通区坚持政府与市场“两手发力”,不停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2023年3月,利通区政府委托水务局与宁夏水发集团利通供水有限公司(简称:水发利通公司)签订特许经营协议,开展项目建设运营。水发利通公司接过现代化灌区建设“接力棒”,以提高灌溉水利效率为核心,以加强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为抓手,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安装测控一体化闸门;利用数字孪生技术,以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建设吴家沟调蓄水池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扬水灌区石家窑、吴家沟、南梁、海子井、渠口村、五里坡5.3万亩的高效节灌项目,扩大利通区高效节灌面积。

  从渠道到蓄水池、再到高效节灌项目,宁夏水发集团压茬推进、严把关卡,灌区运维管理服务全方面开展。目前,水发利通公司共安装测控一体化闸门142个,吴家沟蓄水池建设顺利推进,预计2024年4月份具备蓄水条件,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作全面推开。

  利通区水利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全面落实用水计划和用水定额,让“节水”与“增效”同频共振,让现代化农业发展有了澎湃动力。

  “黄河水是有限的,想发展就要先思考,怎么让有限的水资源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让每一滴黄河水都完成它的使命。”利通区水务局水利服务和河湖管理中心主任杨自健介绍,利通区不断探索节水机制,创新发展模式,寻找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利通模式”。

  在实践过程中,利通区创新体制机制,通过引进资本、精准确权、调整水价、创新组织、节水奖励等方式,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滴水。

  “以前是大水漫灌,水用的稀里糊涂,钱也交的稀里糊涂,现在水价涨了,都不敢浪费了,一个村子一年下来能省不少水,谁省的水多还给奖钱,去年我节水最多,还给我奖励了200多块钱,有这好事,大伙儿节水的积极性能不高吗?”马莲渠村村民老杨觉得水权确权、土地透明、用水透明,让老百姓看到了水更大的价值和更多的福利。

  利通区一手抓体制机制创新,一手抓水利工程提质,完成了十万亩高效节灌建设任务,黄河水顺着管道滴滴渗入农田,降低了群众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达到了节水增效的效果。同时,利通区创新技术,建设水肥一体信息化管控面积达5.4万亩。

  “精准滴管、喷灌能促进高效节水灌溉与智慧农业深层次地融合,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实现水肥一体进入田间管道,一滴滴渗入作物根部,使土壤从始至终保持疏松和最佳含水状态,作物喝饱了水,长势自然就好。”杨自健说。

  精准滴灌让利通区的节水工作走在了全区前列,但是节余出来的水如何管理一直都是利通区的“痛点”。过去,由66个协会700多人的庞大队伍来管理该项目,但由于专业化、规范化管理经验不足,在管理过程中产生了不少矛盾,效果并不理想。

  为补齐现代化灌区公益性项目短板,加大对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利通区整合原有66家村级基层水利服务组织阵地、队伍、设备、信息等资源,以乡镇为单位组建农业灌溉服务专业合作社14个,交由宁夏水发利通供水公司运营管理。

  水发利通公司采取“管理处+水务局+项目公司+合作社”的模式,通过水资源调度、用水缴费的信息化、移动化、智能化建设,规范了水费收缴程序、工程维修养护流程、运行经费来源和标准等,推动农业灌溉工程的信息化水平更高发展,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显著地增强。同时,利用利通区水权改革,运用工业思维谋划农业,将节余水反哺于企业、工业,稳步推进用水权改革,水资源监管与服务能力明显提高,让黄河水实现更大价值。

  “制度化管理模式能更好地实现水资源精细化管理,并通过水资源配置计算,科学合理优化水资源配置调度方案,有力保证工业发展用水,还向‘增值’流动。”宁夏水发集团董事长顾耀明表示,助力现代化灌区建设就是让黄河水不断“增值”,实现水资源向“水资产”的转变。

  利通区将节约用水贯穿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全过程,推动形成了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演绎了“滴水成金”的利通故事,不仅全方位贯彻了“四水四定”原则,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水安全保障。

  “我们民享农牧公司从2017年就开始流转土地,到现在流转了全高闸村3000多亩地,全部用来种玉米,刚开始,一亩地的流转费是700元左右,这两年用了高效节灌后,公司收益好了,我们就把村民的流转费提到每亩1000元......”现代化农业发展让百姓的收益“多样化”。但对于种植大户而言,他的喜悦并不相同。“我们家有1000亩地,去年种的全是青贮玉米,节水灌溉一亩地省6元,再加上每亩地增效500元,比前年净增收数十万元。”对于而言,农民才是节水灌溉最大的受益者。

  “以前是传统种植,一年下来剩不下几个钱。自从开始种大棚,高效节灌+水肥一体,一个人就能操作,又方便又省钱。”种植户马自珍拿着手机介绍着自家大棚里的“高科技”,水花喷洒在嫩绿的幼苗上,顿时让大棚里的农作物焕发生机。

  如今,郭家村的大棚内全部安装室内滴灌系统,科技赋能,节水又增效,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科学种植、规范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帮助老百姓让每一亩田都有增收增产的可能。”利通区深谙制度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是实现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关键一环,将利通区全灌域8镇4乡106个行政村3个农场(办)、17个社区的农业供水的特许经营权、农业灌溉服务专业合作社的运营权及节水指标的水权交易收入权交由宁夏水发集团。

  引入先进农业种植技术,为农户提供土地耕前准备、种子处理、播种、施肥、灌溉、农作物保险等农作物全生育期托管服,洽谈耕地开发新种植作物......水发利通公司以“物业式”托管和服务让百姓看到了增产增收的希望,也加速了利通区乡村振兴的步伐。

  “我们就是‘立足现代农业供水,以水为基,服务为本’,可能这样的一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帮助百姓增收,再多的困难也要想办法克服。”宁夏水发集团在探索现代化农业供水综合服务的路上步履铿锵。

  从基础设施到经营体系,从产业体系到政策保障,从科技赋能到数字孪生,利通区逐渐实现了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全产业链闭合。于其而言,这也是一次携手国企力量、为人民服务的机制创新;是一次农业发展、水利先行,深化“四水四定”等重大水利改革部署的生动实践;更是一次现代化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深度探索。如今的利通区,挖掘着每一滴水的潜力,积攒着每一滴水的能量,在现代化农业建设的征程上,点燃高水平发展“水引擎”。(宁夏财经网 周 梅 芦思远)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 【48812】石家庄全面改造提高城市水系美化 完成碧波绕城景象更亮丽

下一篇: 【48812】国产空中出租车来了:20个旋翼载重500公斤 一车可拉5人